吾曰:太陽壽齡约百億歲,而今其近五十億歲,至於中年矣,豈不與吾等五十歲年齡相若乎。
具体而言,顾炎武提出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、博学以文,行己有耻、民为国基,为民兴利等一系列思想,因其枝叶长青的生命力,依然与今日中华的核心价值观同向而行,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理想、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的宝贵内容。孔子站在岸上,望滔滔江河东流不返,这时他或许想到,日子一天天过去,年岁一载载老去,因此而发身世之叹。
孔子的天下是宇宙时空的变迁、日月星辰的转换,以及包罗万象的红尘万物、广阔无垠的神州四海。他守望天下四维的精神,坚持中华民族价值的核心,而其阐发兴利天下的学说,则增强中国共同理念的凝聚。(孙雪霄:《二十世纪顾炎武诗文研究评述》,2010年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 5期。山涛劝他说:为君思之久矣。中国夏商周时期,天下一体的思想已经出现。
《尚书·正义》又将华夏称谓定义为:冕服华章曰华,大国曰夏。比较而言,亡国事小,亡天下道德文化此事体大。①《板》之诗曰:大宗维翰。
相比之下,现代史学家一般无视二者的差别,极力否定《礼记·郊特牲》不敢祖的说法,以为是汉人观念的前置,如陈絜、钱宗范等。因为,一则,善为宗室作器,而妥福于文王,此宗子非作为文王嫡嗣的周王莫属。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,百世不迁者也。罗洪先进而对宗统与君统进行分别,他从《仪礼·丧服传》所谓的尊者尊统上,卑者尊统下出发,以为尊统上的是君之统,而卑者统下的是宗之统。
(64) 由此,毛奇龄就可以正确理解诸侯不敢祖天子,大夫不敢祖诸侯的内涵,这意味着诸侯与大夫作为别子分别从天子之统、诸侯之统中分离出来,另建其统,这是宗法成立的关键,不敢祖意味着不能以天子或诸侯作为新宗的开端,而必须以别子作为开端,别子为君统之外宗统之起点,这正是诸侯不敢祖天子,大夫不敢祖诸侯的深层内涵,它与别子为祖具有义理上的一体关联。二是,‘本宗子弟的‘百姓两个概念在内涵上是有重复的,如果并列,在逻辑上就有混乱。
鲁季友为桓公别子,得立出君庙。如果说作为正体的宗法限于士大夫阶层,上不及天子诸侯,那么士大夫之宗统与诸侯之君统到底是什么关系?民国初年,精研三代礼制并为新史学奠基的王国维先生曾云: 是故由尊之统言,则天子、诸侯绝宗,王子、公子无宗可也。故天子诸侯尊统国家,则绝旁期,大夫致身事君,故但降旁期而绝缌,其后夫人命妇亦随夫而行,所谓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常宗者,《大传》曰‘别子为祖,继别为宗,继祢者为小宗是也。
《孝经》曰:‘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。现时,可以方便称之为‘统宗。(12)《春秋谷梁传注疏》卷二、卷十七,《十三经注疏》整理本,第22册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0年,第28、323页。他列举传世文献中诸侯祖天子的事例,有《左传》文公二年的宋祖帝乙,郑祖厉王,《左传》哀公二年卫太子蒯聩战前祷辞。
夫收族者,大宗之事也。嫡士立二祀,曰门,曰行。
按:孔颖达疏云:‘门内之治恩揜义者,以门内之亲,恩情既多,揜藏公义,言得行私恩,不行公义。③是礼家之大宗限于大夫以下者,诗人直以称天子、诸侯。
此谓父为士,庶子封为诸侯,则庶子夺宗嫡,主祭祀也。若此之类,谓之降服(24)。若始祖之祖,则未闻诸弟子孙称先世之兄所谓伯高曾祖者,而可曰始祖,不经甚矣。故而贾公彦疏曰: 云是故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者,以其初升为君,诸父是祖之一体,又是父之一体,其昆弟既是父之一体,又是己之一体,故不臣此二者,仍为之著服也。)季友,庄公母弟,有功德。(25)案天子诸侯为正统之亲,后、夫人、长子、嫡妇、嫡孙、诸侯之昆弟为诸侯,虽期不降,天子女、诸侯女嫁于二王后若诸侯,及诸侯为所主之王姬,止依出降,降本服一等,余亲则绝。
大夫唯正统之亲,嫡妻、长子、嫡妇、嫡孙、昆弟为大夫姑姊妹,女子子嫁于大大宗子,宗子之母妻,从父昆弟族昆弟之尊同者,皆不降,其出嫡者,止依出嫁降一等。宗法中的大宗,即是政治中的各国的人君,而周王则为各大宗的所自出。
在这个意义上,陈絜所述之事实,恰恰证实了继所自出之礼在宗法体系的存在。(同上,第1679页) (19)丁鼎:《〈仪礼·丧服〉考论》,第273—274页。
毛奇龄说: 夫诸侯不敢祖天子,此立宗之说也。盖言诸侯绝宗,不可与族人齿也。
(62)王者祖之所自出者为天,故而王者独专郊天之祭,诸侯祖之所自出者为王,诸侯虽不能祭祀,但可以宗祀其所出之王,事实上,在王畿采地,王室同姓卿大夫也有权立祖王庙,宗祀其所自出王,故郑玄谓:王子弟则立其祖王之庙,其祭祀王皆赐禽焉。郑注云:‘大祭其先祖所由出,谓郊祀天也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云:古者不降,上下各以其亲。在原则上,宗法的主体是卿大夫与士,卿大夫、士的族内之治,通过宗法而展开,其性质可纳入齐家的架构之内。
太宰南一支出自夷王,其祭祀体系与厉王以降的王室祭祀系统在祖神夷王上相合。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,当从宗法上的服制。
笺的作者为郑玄,精通三礼之学,遍注三《礼》,被王国维称为礼家。践祚者,无尊卑而称先君。
宗统的大宗宗子虽在宗族内为至尊,但在君统内则为卑,而君与天子为至尊。诸侯有得祖天子者,知大夫亦得祖诸侯。
但大夫追祀先祖时则只能及所出之君。参见《郝懿行集》第二册,济南:齐鲁书社,2010年,第1338页。二则,宗子与百姓对列,正说明此宗子非一般宗子可比,而是作为百姓大宗的总宗子,在周邦中此宗子亦非周王莫属。夫立宗之说,仅见于《小记》《大传》两书,而《小记》《大传》则各有禘所自出以启下立宗之说,则犹是所自出三字。
是祭毕而燕族人者,亦大宗之事也。可见宗法内容大多与天子、诸侯无关。
(34)徐元诰:《国语集解》(修订本),王树民等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2002年,第264页。(58)朱大韶:《实事求是斋经说》之所自出非衍文辨,阮元、王先谦编:《清经解清经解续编》第十一册,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05年,第3767页。
其实由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可见韦说同此。不谓诸侯别子不得立出君庙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